認識「美濃燒」之前,先來聊聊它代表什麼?

你是不是也曾在某個逛選物店或日系餐廳的瞬間,看到器皿上寫著「美濃燒」「有田燒」「九谷燒」……然後心想:哇,好像很厲害,但……到底是什麼意思?

而是來自「焼きもの」,意思是「透過火燒製的陶瓷器物」。

簡單一句話:「○○燒」就是某個地方燒出來的器物。

但事實上,它比你想的複雜很多——不只是產地,而是一整套文化、技法、美感、工藝甚至生活態度的總和。

 

 

美濃燒是誰?為何這麼常見?

如果你曾用過日式陶碗,那大概有 60% 的機率,它就是美濃燒。

不誇張,美濃燒一個人就包辦了全日本陶器市場六成份額。

剩下四成?再請其他 XX 燒慢慢分配。

不只在日本,它也是出口王者。從台灣、韓國、中國、香港、到歐美超市貨架,它的身影無所不在。

 

美濃流し仁輪加~地方に華咲く言葉の文化~ – 公益社団法人日本ユネスコ協会連盟

 

「美濃」在哪裡?

這裡的「美濃(みの)」是指日本古地名,現在是岐阜縣的一部分。

真正燒出陶器的地方,是岐阜縣東半部:多治見市、土岐市、瑞浪市、可兒市等地。

這區塊地形完整、原料豐富(耐火黏土占全日本99.5%!),製陶根本就是地利天賜。

早在西元 400 年,就有窯場設立。

那麼,美濃燒又是怎麼從這堆陶土裡,燒出「霸主地位」的呢?

 

這一切,從織田信長開始說起...

16 世紀,日本進入戰國時代。

就在這時,織田信長奪下稻葉山城,把名字改成岐阜城,正式進軍美濃國。

這時候,原本在瀨戶(另一個陶瓷重地)的陶工們,因為戰火、或因為信長治下的地利與商機,開始大舉遷移到美濃。

這波遷徙史上稱作「瀨戶山離散」。

簡單說,就是一群會燒很強陶的老手們,搬家到美濃,順便帶來他們的技術、審美與創作精神。

然後,美濃燒,正式起飛。

 

「桃山美濃陶」:那段最狂的時代

這時期,美濃燒迎來了藝術黃金期。誕生了幾種超有代表性的風格:

黃瀨戶:溫潤柔和的黃色釉色

瀨戶黑:黑得發亮的低調之美

志野:日本第一種白釉陶器,樸拙又詩意

織部:最奔放自由,造型不對稱、線條誇張、色彩奔放

這些設計都不是為了炫技,而是為了呼應當時最流行的茶道審美——一種追求不完美之美的哲學。

 

從貴族茶道 → 平民日用陶器

江戶時代之後,日本進入和平,茶道熱退燒,美濃燒也悄悄轉型。

從原本的貴族專用茶陶,變成滿足庶民生活的「日用陶器」。

碗、盤、碟、杯、湯飲、餐具……生活所需,美濃燒通通包辦。

到明治維新時代,美濃燒工匠開始專業分工制:

  • 某區專門做茶碗
  • 某區專門做餐盤
  • 某區專門做瓦片

接著引進電動設備、圖像轉印、批量生產系統……一條龍地變成了陶瓷界的產業化模範生。

 

美濃燒的特色:美觀、平價、實用

美濃燒的最大特色,就是在「量產中依然美觀」。

這裡說的「美觀」,不是指工藝品級的高級細節,

而是——即便一大批生產,每個都還是有設計感,有質感,不會糊弄。

某種程度上,它就是把「工業與手作」這兩個本該矛盾的東西,達成了一種平衡。

今天的美濃燒,不只是量產陶器的代名詞。它開始嘗試與設計師聯名、與觀光結合、推出限量工藝品,用更有溫度的方式重新定義「Made in Japan」。

千年窯火不滅,靠的不是運氣,而是不斷改變還能保有初心的堅持。

所以你下次再看到一只貌不驚人的陶碗,請記得:它也許,就是那個承載 1300 年歷史與工藝精神的「美濃燒」。

 

查看賣場美濃燒產品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